我来北京两年以来的故事
发布于:2019-04-25 00:16,阅读数:1791,点赞数:21
# 0x00 从一个普通二本,电子类专业出生,实习稀里糊涂,校招失足没有进入互联网行业的普通人,现如今勉强走上正轨,成为一个还算看得过去的 iOS 开发者。 这两年以来发生了什么,这是我来北京两年以来的故事。 # 0x01 2017年5月,已经毕业将近一年的我独自一人从浙江来到北京参加百度的面试,我至今仍然记得一出机场时那个杨絮纷飞的场景。 我不是科班出身,又没有成熟的项目经验。为了这个面试我单独准备了整整两周,内心其实是毫无把握的。现在回头看来,我当年应该算是个廉价的劳动力。为什么说廉价,因为我上家公司薪水实在低的令人发指,最终百度以很低的价格招到了我。 显然这是个双赢的结果,公司以很低的成本招到了个靠谱的人,而我得以进入百度这所`互联网界的黄埔军校`学习,并戴上了`BAT`的光环。 至此我才算进入互联网这个行业,比各位从实习就在行业里的同学足足晚了两年。  # 0x02 两年前我是一个连`git`都用不利索的人。持续集成,敏捷开发啥的一概不知道。完全单打独斗,从来没和别人合作开发过项目。无论是用户产品还是商业产品,零经验。我有的是一点点兴趣,一点点基础,一点点想法,一点点坚持,一点点执行力,进入百度后开始肉眼可见成长: - 技术上开始补全工具链、技术短板,以及提升技术视野。 - 开始接触正规开发流程,学习如何参与评审,项目沟通。 - 接触到了更多角色,学习和各个角色的合作方式。 - 业务上的专业知识,术语,实验,如何提升数据等。 - 深耕图形领域,四个专利唯一发明人,撰写人。 - 如何发起项目,如何跨部门,如何跨三部门合作等。 我很幸运地进入了一个很好的部门,做上了一个很好的业务,遇到了很好的同事。百度是一个工程师文化很强的公司,研发拥有比较大的话语权。所以作为研发,任何事情都可以参与进去,不是说产品的需求就必须照样做,可以主动去思考,去反驳,去改进。这一点能够很大程度同时提升双方的业务专业知识,只有大家在业务上都更加专业,产品才会变得更加专业。 在此需要特别感谢一个人,我的 mentor,同时也是我的好朋友,百度资深研发工程师[「狄清乐」](https://maimai.cn/contact/detail/eyJhbGciOiJIUzI1NiIsInR5cCI6IkpXVCJ9.eyJ1IjoxNTQzMDQyLCJ0IjoiY3R0IiwibGV2ZWwiOjF9.lTGDki1KzvoNH14faWsDamaV6KU6lk-GtiNJLcJwld8)。在这两年里,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都给我了无数支持。尤其是在我深耕的图形领域,没有他的栽培就没有今天的我。很幸运能遇上一个兴趣相似,性格相似,职业发展道路相似的 mentor,唯一不相似的是他比我高比我帅比我有钱。  # 0x03 在自身成长的同时,`BAT`的光环在不断发挥作用。 相信大厂的同学都有这种感觉,一旦套上这个光环,身边就会源源不断冒出各种猎头,各个公司 HR。随着视野的提升,人脉的积累,我也开始没事看看机会了。 2018年春天,正是头条疯狂砸钱招人的时候。圈子里的朋友们一个接一个都去了,于是我也去面了一次。最终技术面过了,但挂在了价值观上。我是个不那么听话的人,在技术上我会有很多自己的坚持,很多自己的想法,这一点不是百度带给我的,而是我与生俱来的。我不是一个百依百顺的人,最终也就没有谈成。 我一直对外企非常感兴趣,因此我尝试面了一次`LINE`福冈办公室,一个 English Speaking 的 iOS 岗位。过了简历,过了 Pretest,结果在 Online Test 就跪了。倒也不是什么技术问题,主要问题在于英语,我没有办法在很短的时间里用英语准确描述一些技术问题。通俗点说,在很短的时间里要我用英语书面描述一些技术问题我讲不清楚。 我渐渐意识到我的英语有问题。对于英语,听读由于平时都在用,因此还行,但说和写,尤其是写有很大的问题。 挂完`LINE`以后就去东京玩了一趟,见了喵神等好友,进行了一些交流。但不巧的是那时候我入手了 Nintendo Switch,心思就全到玩上去了。回国以后又入了 PS4,于是进入了持续几个月的昏天黑地的游戏时间。 PS:在疯狂游戏期间,成功晋升了一次。  # 0x04 2018年秋季,到了一年一度的和老朋友们相聚的`At Swift`大会。喵神作为嘉宾远道而来,在会前会中做了一些交流,给我推荐了托业,日本比较认这个成绩,于是我决定在年底前考一次托业。 于是就是为期两个月的昏天黑地地备考。矛盾出现了,我所在的部门虽然节假日不加班,但是平时下班到家十点多,再学习一两小时,备考阶段学的很累很累。  考试在十一月底,最终的结果并不是太理想,我觉得这样下去不行,在这个阶段我感受到了毁掉一个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占满他的时间,让他没时间提升自己。平时留给自己的时间太少了以至于没有办法做自己的事情了。 因此我开始争取时间,工作日不太忙的情况下 8 点以后我会去自习一小时,把学习时间提前,回家以后不再学习,这样就不会太辛苦,第二天的精力也会好一点。当然这只是缓兵之计,在国内互联网的大环境下,想要自己的时间,去外企仍然是个最简单的方法,因此我开始了为期长达三个月的准备。 十二月,考完试以后,我就按照以上的时间段开始准备日语以及学习算法。  # 0x05 在准备了一段时间以后我就开始看机会,面试。 外企的面试和选人标准可以说是非常不一样了,先后面了 Microsoft,Airbnb,Grab 等公司的国内研发中心,以下是我的一些简单的总结: - 喜欢考算法大家都知道,但更侧重考察白纸写代码能力和人肉运行代码的能力。 - 并不是不问 runtime,不考察工程能力,这些仍然会考察。 - 喜欢考察新技术,最大的区别就是很多公司用 Swift,而国内则不是。 - 更侧重岗位和人的匹配程度,并不是你强就要你,如果你太强了仍然不要你。 从我开始准备算法到最后确定 offer,一共历时三个多月,并在收到 offer 的第一天就直接找老大确定了 last day。 百度这所把我领进互联网行业的军校,不知何时变成了一座围城。我太渴望在保持足够休息时间的同时还拥有自己提升的时间了。近期`996.icu`项目已经反映出了大家对现状的不满,而我就是为了改变自己的现状付诸实践逃出围城的那个。 # 0x06 今天是入职`LinkedIn`的第三天,已经强烈感受到了深厚的文化沉淀和技术积累。 - 所有人都非常 nice,不分团队不分方向,随意坐在一起吃饭谈笑。 - 学习了职场骚扰、歧视、打击报复的精确定义并考试,觉得在重新学做人。 - 由国外工程师带来的 Workshop 式的分享,虽然是 backend 的 build pipeline。作为一个 iOSer,我在大家的指导下居然成功实践起来了。 - 长达三个多小时的分享加上开放式地讨论,人少氛围宽松,我作为新人也发言了,效果非常好。 当然,我的目标也达成了,有了更多个人的时间,可以学习技术,可以写博客,可以准备日语考试了。 这就是我最近两年以来的故事。
评论:8条
1楼:2019-04-25 00:19:12
yuu的小可爱:
没有7不开心
2楼:2019-04-25 00:20:21
yuu:
引用:1楼
皮!!
3楼:2019-04-25 14:49:29
微光星芒:
你好, 我特别想请教你是怎么做到在图形领域这一块深耕的? 我最近也在学习图像相关知识, 也往这方面深耕, 楼主 能否把你学习图形的过程 整理 分享 一下.谢谢
4楼:2019-04-25 17:31:22
yuu:
引用:3楼
内容很多很杂所以不是很好整理。 OpenGL的理论知识其实全网到处都是,比如learnopengl。 Metal的部分因为API并不是很多,通过WWDC Session就可以了。 剩下的就是阅读代码然后实践了,比如cocos2dx这类大型的成熟的开源项目,读完你就会发现写的贼烂。 最后就发起项目来落地吧,图形这块需要比较长的时间。 还有像视频、计算机视觉方向辐射的知识,这就更多了。
5楼:2019-10-17 15:25:24
克里斯多夫里维静静地望着车窗外:
真的励志!老哥,你是大学期间自学,毕业工作第一年同时也在自学吧?
6楼:2019-10-17 15:28:03
克里斯多夫里维静静地望着车窗外:
引用:5楼
在百度的一年多四个专利,也是个狠人。。
7楼:2019-10-18 23:38:43
yuu:
引用:5楼
其实一直都在学习,不过确实大学和刚开始那几年知道自己落后了所以比较抓紧。
8楼:2019-10-23 12:56:28
lelel:
超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