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从 Grab 离职
发布于:2025-02-28 15:49,阅读数:1080,点赞数:19
## 引言 这篇文章写自于春节之前,但等你们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大概率已经是春节之后了,先祝大家新年快乐。 当你被这个标题吸引进来,我猜你大概率是想看我吐槽 Grab 的问题以及看我出洋相的,但并不是。 在 Grab 工作的这一年半的日子是我职业生涯里相当关键的一环,因此我才会在这里写文章以记录这段经历。  ## 故事开端 故事开始于一年半以前,我写下了这篇文章:[「我被裁员以来三个月的故事」](https://blog.yuusann.com/corpus/article/23001)。当时被很多人转发,相信大家可能看到过。 > 博客服务器小故事: > > 还记得当时正在迁移博客的服务,把服务搬到了家里的 NAS 上运行。突如其来的流量正好赶上 NAS 的固态硬盘满了(我并没有第一时间发现),结果服务挂了拉都拉不起来(因为硬盘满了 Redis 拉不起来)。而且由于 openwrt 网关也在同一块硬盘上,网关也拉不起来,家里直接断网了。我手忙脚乱地排查了好一阵才发现。 现在回想当时,我加入 Grab 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 **我很满意面试的专业度** 跨国面试对于当时的我来说还算是个新鲜事物。 我的整场面试没有国内的面试官参与,是由马来西亚的工程师和美国的老板完成的。几场面试的沟通过程友好且耐心。 而在此之前我参加的某些面试里,甚至有发生面试官直接打断我的自我介绍的情况。对比之强烈使我很恼火地在上面提到的博客中写下了关于面试的部分。 不过很不幸的是在我加入之后的第一周,其中一个面试官就离职了。没能一起工作现在想想还是感觉很遗憾。 ### **我对老板很感兴趣** 我始终相信在国内的公司根本不可能遇到这样的老板。 他有着超过 35 年的工作经验。其中有 19 年在微软,经历过的项目每一个拿出来都是一个故事。却仍然持续在一线写设计文档,写代码,排查 bug。 如果要为我接这个 offer 找一个原因,他本人的占比超过了 50% 。 ### **我对跨国过渡团队的挑战感到兴奋** Grab 之所以在当时招人,是因为公司裁掉了整个美国 Office,仅留下了老板们,并把 HC 放到全球其他国家招人。 而在北京,之前并没有这个方向的人。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立刻跨国去过渡整个团队的业务,并且本地没有老人可以帮助我们。 这是我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而且这样的机会非常难得。 ### **灵活的 Remote Policy** 随着疫情时代的收尾,很多公司要求员工重返办公室了。但在我加入的时候,Grab 仍然执行比较宽松的 RTO (return to office) 政策。 ## 实际体验 ### **关于公司** Grab 是一家体面的跨国公司。 你在入职时候能够接受到反职场霸凌,反骚扰,反洗钱等等教你做体面职场人的培训。这些培训微软有,领英有,我不知道现在国内大厂有没有,至少我在百度时候是没有的。 在这场 AI 革命中,公司甚至在去年夏天提供了全体暂停项目脱产学习 AI 的机会。我很感激公司提供这样全公司带薪学习的机会,用体面一词形容不过分。 但公司也确实也有一些不够体面的规定。我倒是不喜欢在离职之后说前东家的不是,显得我很忘恩负义,所以我也就不一条条列出来说了。 在大厂里,组和组之间的差距比公司和公司的差距还要大。我的经历仅代表我所在的组,和其他的组的体验可能天差地别。所以文章内容也仅供参考。 ### **关于老板** 事实证明我并没有错,他是我职业生涯里至今为止遇到过的最好的老板。 我们一直保持一周一次的 1:1,这是我从未经历过的频率。我一直以为两周到三周一次才是正常的频率。或许跨国管理团队确实需要更高频率的沟通,因为平时压根见不到。 他脑子里充满了各种 idea 可以落地。如今大厂里的工程师和产品经理们往往苦于想不到好项目做,有的会抓着所有工程师做头脑风暴。而在他的团队下面根本就不存在这个问题,这也是我很佩服他的一点。 他并不为钱或自己的晋升而工作,使得他能无私地给团队其他成员争取利益,而不像国内公司那样作为老板去抢手下的功劳。 由于时差关系,他需要配合其他人的时区工作,工作时间极长,有时候甚至凌晨三点还能找到他。 他也给我讲了在 Microsoft 将近 20 年里的工作经历。我其实很难想象一个人在一家公司工作二十年之后能够有勇气离开。 我们像是朋友。我在签新的 Offer 之前就选择了先告诉他,我们聊了好几个小时。 虽然我在这里只有一年半时间,但我很不舍得他,我不知道我以后还会不会遇到这么好的老板。他说他相信我在哪都会过得很好,离职之后也可以继续联系。我也衷心希望他以后一切都好。 ### **关于团队** 我们顺利地过渡了整个团队。 客户端方面,马来西亚、中国的工程师以及新加坡的测试同学们顺利接过了美国的棒,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人都是和我差不多时间新招的。 我作为唯一一个在中国的 iOS 工程师,几乎所有代码层面的事情都要通过 slack 或 zoom 问老板或者马来西亚的同事们。事实也证明了只要招的人是对的,跨国和远程并不会有任何问题。 与此同时在这一年半里,由于团队广泛分布多个国家,我的英语也得到了致死量的锻炼,也算是一个在外部很难得的机会。 ### **关于 Remote Policy** 很不幸的是,最近 Grab 强制员工每周五天返回办公室。 很多同事对此都有意见,特别是印度等交通比较差的地区的同事,我曾听说有的印度同事上班单程需要三个小时。 对于大多数组员都在同一个办公室的团队来说,或许还能提高效率。但对于我来说,我是组里唯一一个在北京的 iOS 工程师,每天需要浪费两个多小时在通勤上真真切切影响到了我的 Mental Health。 考虑到此前 Remote 作为公司为数不多的福利也是我加入的原因之一,但现在没有了。当福利硬生生被砍下来的时候,如果自己选择就这样接受麻木地接受,摆出一副任人宰割的模样,那真是有点悲哀。 虽然老板为此对我大开绿灯,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尽量让我减负,但 RTO 的压力还是一直存在,弄得我很不开心。 现在我可以回答文章标题的问题了:我为什么从 Grab 离职。 我不能说 RTO 政策是我离职的主要原因,但它确实是一个重要契机,让我重新考虑这份工作的性价比和外部机会的可能性。  ## Next Step 当我告诉老板要走的时候,他问我是到底要什么。如果是要钱,要 Remote,他可以再想办法,当然也不会阻止我走,他认为我在哪儿都会过得很好。我真的很喜欢他。 在现在的 AI 的浪潮之下,整个行业乱成一团然后又互相卷成麻花。人人自危又迷茫得不知道能做点啥。  到目前为止我的半个职业生涯都在 LinkedIn。当年离开 LinkedIn 的时候,我深刻感觉整个地球上仿佛已经没有我想去的公司了。到如今出走一年半了,要么再回去看看? 虽然回 LinkedIn 已经不太可能了,但起码我还可以回 Microsoft。所以我的下一步是: 
评论:4条
1楼:2025-02-28 16:08:48
yuu:
我先试一下评论好不好使,很久没用了。。
2楼:2025-02-28 17:43:27
hangox:
遇到一个喜欢的老板真的太重要了
3楼:2025-02-28 19:32:33
reali:
所以现在做ai方向了吗
4楼:2025-02-28 19:40:41
yuu:
引用:3楼
说算也算,说不算也不算,就硬蹭。🫣